江西大余中学 - 赣州市中学黄页

学校介绍

大余中学创办于1923年8月,始名“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”,校址在今水城西城上路13号。1927年4月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简易化学工业科职业学校”,招收化工职业班。1937年8月停招化工班,复招初中班,称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”。1941年增设高中部,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中学”。解放后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联合中学”。1952年裁撤高中部,又改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”。1957年恢复高中部,改名为“江西省大余学”。1968年10月并入共大大余分校。1969年9月与共大大余分校拆开,改为“大余南安五·七中学”。1970年5月与大余化工厂挂钩,更名为“江西省大余县化工厂五·七中学”。1973年复称“江西省大余中学”。校名共更改十四次。 首任校长李景飞。民国时期(1911年-1949年)历任校长中,治校严谨、办学成绩卓著者,首推张广鸿。他廉洁奉公,热爱师生,主政十年,学校面焕一新。建国后,历任校长中成绩卓著者有吕忱华、朱光作、童谱安、李青。如今,经历任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,努力进取,大胆探索,勇于创新,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。1985年被评为“文明学校”,2001年被授予“省绿色学校”,2002年被授予全国“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”实验学校。  校园面积150亩,建筑面积28060m2,其中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综合楼面积21036m2,师生宿舍面积9024m2。校园内古木参天,环境幽雅。近年来,校园进一步得到美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硬化,有花坛28个,草坪10块,校园面积2810m2。  近八十年来,入初中部就读者有25283人,入高中部就读者有18823人。解放前本籍教师和工商各界人士很多是余中毕业的。解放后,造就的人才更多。从1957年至1966年,1977年至今,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共有3862人。1982年以来,几乎每年都要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百人以上,特别是1999年以来,每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达四、五百人以上(每年参加高考大致在五百至六百人左右)。  大余中学素以教学严、学风好著称。大凡上课、早晚自习、复习、作业、测验考试,都有具体规章制度。对学生有“日常量化管理”制度,对老师有“教学工作管理”制度。近年来,又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、以发展学生智力和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中,以及在创新教育、素质教育、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教改中,取得突出成绩。近几年来,教师发表于市级以上论文的共有116篇,获市级以上论文奖的共有776次;学生学习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,共有186篇次,参加省级数学、生物等学科竞赛,28人获省级以上奖,参加地市球赛、运动会获奖共18次。学校目前有一个国家级课题,三个省级课题。  校内图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一万余册,日本侵略者侵占县城,部分散失,仅余8569册。建国后添购新书46648册,报刊88种,并有古籍善本多种。理化实验仪器,主要是建国后新添购的,现有28种3851件;生物标本183种192件,模型121种213件。另有电影放映机4台,微机98台,收录机141台,多媒体1套,各种录音磁带、录像带390多盒。理、化、生三科都能按要求开齐演示实验,以便于师生随时进行实验或演示。  2002年,大余中学有50个教学班,高中38个班,初中12个班,学生3618人。教职工208人,其中获副高职称的43人,特级教师称号的1人。

基本信息

地区:江西省 赣州市 大余县

属性:市重点

性质:公办

类型:中学

学校地址:今水城西城上路13号

联系电话:0797-8722603

以上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公开数据信息,如有侵权或错误,请联系微信公众号: cmypsc888 删除或修改

展开剩余53%